WFU

2019年6月10日 星期一

儘量不要讓孩子使用塑膠餐具

     
    

前言    

   
這篇文章不是討論塑膠餐具中的塑化劑對兒童的影響,而是從「誤食異物」的角度探討因為塑膠餐具導致的兒童誤食異物事件。
   
    

兒童誤食異物機率高   


75% 誤食異物案例發生在小於五歲的幼童,跟成人不同的是 98% 的案例是意外發生,而且誤食的異物通常存在家庭中,像是硬幣、玩具、首飾、磁鐵、或電池等。然而,除了以上家中常見的物品外,帶孩子外出用餐時可能使用到的塑膠餐具,像是塑膠湯匙、塑膠叉子等,也可能造成誤食異物事件發生。
    
  

塑膠餐具也會造成誤食意外    

   
多年小兒急診室的行醫生涯,我看過數十起孩子使用塑膠餐具造成的誤食意外,特別是塑膠湯匙。通常發生在外出用餐時,孩子使用餐廳提供的塑膠湯匙吃東西,在家長不注意的時候,用嘴巴含著塑膠湯匙「玩」和不斷「啃咬」,突然喀的一聲,湯匙面斷裂,斷裂的部分被孩子不小心吞入。
    
    

兒童誤食異物處理流程複雜    

    
處理兒童誤食異物的流程很複雜,簡言之是兒童急診室醫師和兒童腸胃科醫師必須根據誤食異物的種類、有無臨床症狀、卡在消化道的位置、最後進食的時間等條件判斷孩子需不需要安排進一步的影像學檢查或是胃鏡檢查。X 光雖然可以在極短時間內檢查完成,但有相當的侷限性,基本上不是金屬物品或是較大的魚刺,其他物品幾乎都無法藉由 X 光看得清楚;電腦斷層掃描 (CT) 雖然比傳統 X 光更可以分辨異物,但放射線暴露量較大且費時較久,孩子通常需要接受中度鎮靜才有辦法完成檢查,必須承受鎮靜的風險又無法百分百確定異物的存在。
   
    

胃鏡是診斷治療利器    

   
胃鏡是最能清楚檢查食道、胃、和部分十二指腸的工具,又有機會用夾子將異物取出,可以說是診斷兼治療的利器,但缺點是幼童幾乎都需要接受全身麻醉,讓身體完全不動放鬆才能安全執行檢查。胃鏡執行的時機依病情分成「危急」 ( 2 小時內執行)、「緊急」( 24 小時內執行)、「不緊急」( 24 小時以上,有需要再執行) 三種,需經過醫師依據各項臨床條件評估後才能做出決定。
    
    

密切觀察是重點    

    
斷裂的塑膠湯匙若斷裂面不太尖銳、長度小於 2.5 公分,誤食吞入的孩子沒有不舒服症狀,基本上 2 到 4 週內可以自行排出,重要的是這段時間中需要密切觀察孩子有沒有出現劇烈腹痛、連續嘔吐、活力食慾下降等症狀,若出現異常症狀,馬上帶孩子到小兒急診室看診。    
   
   

預防勝於治療    

         
事前的預防勝於事後的治療和提心吊膽。建議家長帶 5 歲以下的幼童外出用餐時自備金屬餐具,儘量不要讓孩子使用餐廳的塑膠餐具,避免誤食意外發生。一旦誤食意外發生,即使只需要觀察不用接受侵入性的檢查和治療,但需要付出接近一個月時間提心吊膽、每天檢查糞便看異物有無排出的焦慮,過程真的十分煎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