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保的畸形產物:Hospital Shopping (逛醫院)
台灣的全民健保讓民眾享有方便、廉價的醫療照護,但也改變了民眾就醫的習慣,抱著「貨比三家不吃虧」的心態,將醫療視為一種消費行為。
媒體的推波助瀾更是雪上加霜,不斷報導醫療糾紛的「故事」,讓民眾越來越不相信醫師,卻又希望找到「神醫」可以迅速解救家人和自己,這種矛盾的心情配上方便廉價的醫療環境,最後演變成 hospital shopping (逛醫院)。
小兒急診室最常見的急症:心急
小兒急診室是兒童急重症最後一道防線,但我最常遇到的急症,卻是家長的「心急」,並不是孩子的疾病緊急。
心急的原因很多,錯誤的用藥觀念是造成焦慮最主要的原因,舉一個實例說明:
「孩子早上開始發燒,家長帶到 A 診所看診拿藥,吃 1 包藥後,下午退燒,再帶到 B 診所看診拿藥,再吃 1 包藥後,發現體溫還是退了又燒,晚上再度前往 C 診所看診拿藥,結果半夜又突然高燒起來,最後帶到小兒急診室要求抽血和打點滴。」
簡單分析上述實例,算算孩子一天內到底吃下多少種不同的藥物組合:
1. A、B、C 診所開立的口服藥物: 3 種組合
2. 急診室的醫療處置:1 種組合
總計: 4 種藥物組合
家長在 24 小時內頻繁帶孩子到不同醫療院所看診,讓孩子吃下 4 種不同組合的藥物,雖然出發點是愛孩子的心情,但是否在不知不覺中將孩子變成「實驗白老鼠」?
正確的用藥觀念
家長必須建立正確的兒童用藥觀念:
1. 治療疾病不可能吃一包藥就立即產生效果,通常需要連續使用 2~3 天後,觀察病症是否有改善,讓看診醫師決定要不要更換藥物組合。
2. 常常更換看診醫師,服用不同診所的藥物,容易造成治療不連貫。
3. 吃藥不一定能真正治療疾病。最常見的兒童病毒感染症,絕大多數沒有治療藥物,只有緩解症狀的藥物,吃不吃藥事實上對病程沒有影響。
4. 有些藥物一定要連續使用一段時間,不可以任意自行停藥。以抗生素為例,針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天數,若是貿然中斷使用,可能會造成疾病復發或產生抗藥性。
1. 治療疾病不可能吃一包藥就立即產生效果,通常需要連續使用 2~3 天後,觀察病症是否有改善,讓看診醫師決定要不要更換藥物組合。
2. 常常更換看診醫師,服用不同診所的藥物,容易造成治療不連貫。
3. 吃藥不一定能真正治療疾病。最常見的兒童病毒感染症,絕大多數沒有治療藥物,只有緩解症狀的藥物,吃不吃藥事實上對病程沒有影響。
4. 有些藥物一定要連續使用一段時間,不可以任意自行停藥。以抗生素為例,針對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治療天數,若是貿然中斷使用,可能會造成疾病復發或產生抗藥性。
最好的做法:讓孩子有一位固定的小兒科醫師
治療兒童疾病單靠醫師的專業是不夠的,家長也必須建立正確的就醫和用藥觀念,一起與醫師合作,才能給生病的孩子最好的照顧。
至於如何找到可以信任的小兒科醫師?首先要問自己和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醫師?是開立的藥物很快見效的醫師?還是衛教詳細的醫師?或是跟自己溝通良好的醫師?這三個條件很難同時存在,所以要先瞭解自己和家人的想法,有共識後再做決定。
我知道要相信人很難,尤其要完全相信主宰孩子性命的醫師更難,但若沒有「信任」,醫療行為的成效絕對會大打折扣,孩子也得不到最好的照顧。
對孩子最好的做法是找一位固定看診的小兒科醫師,長期幫孩子看診,孩子不用面對更換醫師的恐懼,醫師也可以清楚了解孩子從小到大的病史、過敏史、用藥紀錄、和服藥習慣,生病時能減少問診時間,更快、更精準地做出診斷。
至於如何找到可以信任的小兒科醫師?首先要問自己和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醫師?是開立的藥物很快見效的醫師?還是衛教詳細的醫師?或是跟自己溝通良好的醫師?這三個條件很難同時存在,所以要先瞭解自己和家人的想法,有共識後再做決定。
我知道要相信人很難,尤其要完全相信主宰孩子性命的醫師更難,但若沒有「信任」,醫療行為的成效絕對會大打折扣,孩子也得不到最好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