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8年6月25日 星期一

孩子腸子卡住了? 認識兒童腸套疊

      
     

孩子腸子卡住了?

 
腸套疊 (intussusception) 指的是近端腸管凹陷入遠端腸管,簡單說就是 「腸子卡住了
」,也是腸道阻塞的一種。若不及早處理,容易發生腸壞死、腸穿孔,最後變成腹膜炎危及生命。
    

腸套疊流行病學 

 
發生率為千分之 1~ 4。好發年齡是 3 個月到 6 歲,其中 60% 小於 1 歲,80% 小於 2 歲。男女比例為 4:1。鮮少發生在新生兒。絕大部分是小腸套大腸 (如圖),其次是小腸套小腸、大腸套大腸。

    
   
兒童發生腸套疊原因目前仍不清楚,絕大部分是「不明原因」(idiopathic) 導致,只有極少數是因為「解剖學異常」,如淋巴瘤、息肉、小腸長美克式憩室 (Meckel's diverticulum) 等。罹患過敏性紫斑症的兒童,亦可能會合併發生腸套疊。
    
     

腸套疊臨床症狀    

 
如果有孩子出現以下症狀,可能要懷疑罹患腸套疊:
   

1. 間歇性哭鬧或腹痛:在兩次發作間隔中,孩子看起來一切正常,然而一旦痛起來就是劇烈疼痛,孩子的表現除了大哭外,身體會痛到蜷曲起來,變成像蝦子的形狀,常是剛發病出現的症狀
    
   
2. 嘔吐: 若是嘔吐物帶有綠色液體 (膽汁),表示腸道可能已經發生阻塞的現象
    
 
3. 食慾變差
     

4. 活力變差,甚至會變得有點嗜睡
     
 
5.
粉紅色果膠樣大便 (currant jelly stool) 大便中帶有血絲和黏液,呈現「膠狀」。通常是腸子套住較長的時間後才出現
    
    

腸套疊特殊的果膠狀血便

    
       
      
糞便帶有血液就可以稱為「血便」,但事實上血便有許多不同的面貌,不一樣的血便可能代表小朋友罹患不同的疾病:

1. 糞便稀糊狀+黏液+血絲: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

2. 糞便糊狀+粉紅色果膠樣:可能是腸套疊 (如上圖)

3. 糞便堅硬+血絲附在糞便表面:可能是肛裂
   

   
以上不同型態的糞便是小兒急診室最常見的三種血便外觀,分別表示三種截然不同的診斷,雖然無法單純靠糞便外觀診斷疾病,但糞便的型態能提供有效的線索,幫助醫師更快速、正確地做出判斷。如果家長發現小朋友有血便出現,不要隨便丟棄,看診時最好帶糞便給醫師檢查,或用手機將糞便外觀拍攝下來給醫師參考。
   

   
上圖是腸套疊典型的 currant jelly stool (粉紅色果膠樣大便),雖然下圖畫質較差,亦是腸套疊血便型態。


    
     

如何診斷腸套疊?


目前診斷腸套疊最快速、最無侵入性的檢查是腹部超音波,診斷率約 90 %,典型超音波發現是在右上腹或右下腹區域顯示標靶子狀 ( target-like ) 的圖形,外環厚度大於 0.6 公分 (如下圖):
     
    
  
 
腹部 X 光攝影也可以幫助診斷腸套疊,不過要在發病晚期才可能出現較明顯異常,在右上腹或右下腹區域顯示塊狀影像 (mass shadow) 或左側腸氣減少。
    
     

如何治療腸套疊?

    
病程早期,兩段腸道沒有套得很緊或卡得很死,可以藉由顯影劑或空氣灌腸復位術解除腸套疊症狀,但病程中、晚期,若腸道套得很緊,無法藉由灌腸復位,只請小兒外科醫師手術將腸道復位。
     
    
經歷灌腸復位術校正腸套疊後,24 小時內有 10% 的復發機率,所以家長若發現孩子再度出現上述疑似腸套疊臨床症狀,請馬上帶孩子回小兒急診室看診。
   
   
此外,若反覆腸套疊發生多次,或疑似有觸發點 (leading point) 導致腸道疊不斷復發,亦需要安排手術釐清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