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歲女童發燒
一個 2 歲幼童,發燒一天多不滿兩天,除發燒外沒有其他症狀,活力稍差,量血壓時會大聲哭鬧,食慾下降,到急診室當天不太肯進食。身體理學檢查只有發現喉嚨發紅,亦無其他異常。生命跡象尚可接受,指甲按壓回血填充時間 (refilling time) 小於 2 秒,無休克表現。
接班時病人在急診留觀和貼尿袋等待尿液檢查,我的習慣是交班的病人都會重新診視一次,確定病情有無變化。當我診視這個病人時,不管是病史或理學檢查,都跟前一班的病歷描述相符,病人還是給我「怪怪的」感覺,再次詢問家長關於病人的活力和食慾,家長表示活力比平常稍差,但食慾明顯下降,在急診留觀時也不願意喝水或進食。當時我做出決定,跟家長說明病人雖然只發燒一天多,活力也沒有很差,但食慾的確明顯變差,因此,病人需要抽血和打點滴補充水分。
偶然發現敗血症
一小時後,我查看血液檢查結果時,嚇出一身冷汗,白血球接近 3 萬,發炎指數 (CRP) 大於 38 mg/dl,指數超過電腦設定的上限,爆表無法顯示正確數字,配合臨床表現,病人的診斷應該是敗血症 (sepsis)!
跟家長解釋病人處於危險邊緣,需要立即接受抗生素和住院治療,不幸中的大幸是目前仍處於敗血症階段,沒有到進展到立即生命危險的敗血症休克 (septic shock),暫時不用住加護病房處理。三天後病人的血液培養報告呈現陽性反應,細菌確實已入侵原本該無菌的血液,經過近兩星期的抗生素治療,病人平安出院。
直覺?經驗?
每當回想起這個病例,我還是冷汗直流,因為依照當時的抽血報告,病人只要晚半天到一天接受治療,可能迅速進展成敗血性休克,死亡率極高。原則上,發燒一天多、活力稍差的孩子,不太需要抽血檢驗,當時的我會做出抽血的決定,到底是依據直覺?還是經驗?
徹底堅守原則
「怪怪的」感覺可能是多年看診經驗累積成的直覺,但當時會做出抽血決定的主要原因,是嚴格遵照孩子「退燒時活力或食慾其中一項依然不好就要小心」的原則,徹底執行的結果。直覺或經驗可能會有所偏差,唯有堅守「原則」,不放過一絲一毫病程變化的細節,才能做出最適當的處置。
圖片說明:
海面平靜無波,天空雲層極低,山雨欲來,兒童急診醫師的責任之一是辨識暴風雨,在暴風雨來臨之前,趕緊將生病孩子拉出暴風圈,遠離風暴。